智能交通管理系统

  建设现状

  城市智能交通信息化系统建设已经走过了将近二十年,这些年来,我们投身具体的系统、数据、应用体系建设,然而对系统的资源共享、底层资源打通并未给予高的重视,因此,系统资源、数据和应用,形成了大量的信息孤岛,“烟囱效应”。同时,数据和资源的扩展相对较难,系统需要增加一个功能或应用,往往只能更换原有设备,用户要承担更多的成本和精力。良好的用户生态建设也存在短板,用户建设信息化系统后容易被厂商绑架,包括系统升级维护、接入第三方子系统开展新的应用类型等,都存在困难。

  建设需求

  通过系统建设,全面深入各业务场景,通过AI技术提升场景化精准感知效能,实现车辆、人员、事件、道路等影响交通安全、畅通的关键指标和特征的精准感知,并扩展感知数据信息类型的维度,从多角度描述场景和事件。提升场景化应用的快捷程度,在场景子系统、部件中内置智能应用,完成类似于布控、报警的高时效性应用。

系统架构图



  系统组成

感知应用层
  以各个业务子系统的感知、前端应用为主,构成广泛、精细的感知网络,构建快捷的应用交互。


网络传输层
  即构建前端——中心的上传网络,以及中心的核心交换网络,其中上传网络一般由运营商提供租赁,核心交换网络用户自建,采用基于VRRP协议的双机热备/负载均衡核心交换方案组网。


云数据中心层
  通过建设统一的数据中心,实现数据资源汇聚、存储、处理以及应用,通过CPU、GPU集群,大数据资源集群和存储资源集群,实现原始图像的存储、结构化、二次识别,并通过大数据资源,为丰富的应用提供计算分析服务。


业务应用平台
  整合了交通治理的各类业务应用,通过汇聚、调度各级软硬件资源、算法资源、计算能力资源,以公安交通集成指挥业务框架为依托,为交通管理者提供丰富的应用交互,并能够面向民众、其他业务单位实现信息服务。


指挥调度中心和各级应用客户
  系统与用户实现应用交互的界面,指挥调度中心通过高分辨率的大屏显示控制系统,在应用平台的统一管理下,助力实现警情、勤务可视化,提供辅助决策依据,提高了分析决策和指挥调度效能。各级客户端则根据业务应用的实际需要,分配不同的应用界面,实现资源高效、快捷的访问、调用。